国家卫健委:把接种安全和规范操作放在首要位置,国内疫情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

“近期,各地群众踊跃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最近8天共接种超过1亿剂次。”5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通报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最新情况,截至2021年5月19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4951.1万剂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为更好推进接种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选派多个工作组,到各省份驻点指导地方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及时解决当地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本轮聚集性疫情累计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在安徽、辽宁指导疫情处置和医疗救治工作。”米锋指出,近期的疫情再次表明,防控之弦必须时刻紧绷,防控措施必须落实落细,要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将流调溯源、隔离管理、核酸筛查、医疗救治等方面要求落实到位。

接种安全规范操作居于首位

近期各地持续加快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进度。如何保证疫苗接种安全和规范,吴良有指出,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对各地提出要求,强调要始终把接种安全和规范操作放在首要位置,周密部署接种工作。

一方面,要全面提升接种能力,精准预约安排接种人数和接种时间,统筹做好接种点、医务人员、信息化、冷链运输、医疗救治、注射器等物资保障。

另一方面,加强疫苗接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疫苗周转调度等方面重要作用,准确掌握接种进度和流转库存状况。

与此同时,合理调配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吴良有指出,要组织做好人员培训,确保每名接种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和医疗救治等注意事项,做到接种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验证”执行,出现异常反应,能及时识别、快速处置。

此外,严格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分区包片负责接种点医疗保障工作要求,抓好“四有”措施,即每个接种点都要有驻点医务人员值守、有急救设备药品保障、有120救护车转运患者、有转运渠道和救治绿色通道。

对于国产新冠疫苗能否应对印度变异毒株,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说,“我们正密切关注新出现的印度变异株情况,正在开展研究,积累数据。”我国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印度变异株进行了一些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能产生保护作用。

邵一鸣强调,“病毒在不断变异过程中,变异还会加大,一旦出现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我国灭活疫苗有很快捷的方法应对。”只要在投料端加入新变异株的病毒,整个生产工艺不用做丝毫改变,产品端能生产针对变异病毒的新疫苗。相关部门都在密切跟踪,一旦出现现有疫苗不能应对的变异毒株,我国就会有新的疫苗投入使用。

同一技术路线产品可替代

针对有群众反映在接种疫苗时,发现两个人同时使用一瓶疫苗,是否会导致用量不足,影响接种效果?对此,邵一鸣说,我国厂家生产的两剂次疫苗和一剂次疫苗,在原辅料、生产配方、包材、生产场地和工艺参数都一样,不同的只是装量是一剂次还是两剂次。“有些公众会担心,两个人用一瓶,每人接种量是否不够,但是我们装量是有富余量的,两个人使用完全够。”

针对有群众反映,在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时,发现分属于不同厂家,这样的“混打”是否影响接种效果?对此,邵一鸣回应称,“一般是发生在我们同类同条技术路线的疫苗,才会使用”。主要原因可能是疫苗供应一时没有到位。

邵一鸣说:“之前做过大量科学研究试验,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另一厂家同一技术路线的疫苗,效果完全一样,既不会影响保护效果,也不会影响疫苗安全性。”

据介绍,国外出现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在进行“混打”,是真正的“混打”。邵一鸣认为,这种“混打”是为诱导更强和更持久的免疫反应。但目前还没有被药监部门审核确定为新的免疫策略,正处在数据积累阶段。“我们也在一直关注,包括我国也在开展这方面研究。”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补充说,我国目前批准附条件上市和紧急使用的疫苗包括三种技术路线,因为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特性不一样,因此,接种针数不同,但都有保障效果和安全性。

“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原则上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种技术路线产品,完成两剂次或者三剂次程序接种。”王华庆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同一企业的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供应的特殊情况下,建议用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替代,即灭活疫苗只能替代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只能替代蛋白亚单位疫苗。

王华庆强调,不能“混打”,就是在没有充分论证和研究证据情况下,不能一针接种灭活疫苗,另一针接种腺病毒疫苗或蛋白亚单位疫苗替代。

部分地方群众出现麻痹思想

近一周,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疫情依然呈现暴发蔓延态势。辽宁、安徽等地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以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紧急调派两支疫情应对常备工作组,赶赴当地指导防控工作,目前各项防控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开展。

安徽和辽宁的疫情来源是哪里?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说,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病毒来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污染的物品,溯源工作正在调查中。安徽病例、辽宁病例,从病毒基因序列来看,是完全相同,是同一个传播链上。

吴尊友进一步指出,从5月14日安徽通报的10个病例的双抗体检查来看,抗体都是阴性。“也就是说感染时间不长,从发现病例到最早传播,大概有一个最长潜伏期。这样的规模,结合安徽和辽宁两轮筛查结果来看,这起疫情规模不会太大,不会出现像今年年初那样的规模。”

“一年多来,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没有发生本土疫情,部分地方和群众出现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吴良有坦言,这次疫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疫情还没有过去,国际疫情持续高发,输入我国的风险加大,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疫情防控工作呈现长期、复杂、不确定的特点,提醒我们疫情防控工作须臾也不能放松。

吴良有呼吁,全社会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正确认识疫情防控的形势,国内疫情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要共同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积极配合和参与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性成果。

相关推荐 Related recommendations